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

[人生] 從香草出發,培養學生多元能力

[複製網址]
1
廣興的彈性課程MINT(motherland 在地認同, innovation 文青創意, nature 生態永續, transcultural 跨域交流)由香草串起,從種植香草、製作香草甜點、各國香草菜,到無毒農法、創意行銷、跨國交流。更將香草比喻為傳承文化的種苗,帶學生認識學區村落,回溯二林歷史,復甦社區消失50年的車鼓陣超聲刀

會以香草為課程圖像,其實是某天江雋元和吳寶嘉走到天台,看見枯萎的植栽中,有一株屹立不搖的香草。江雋元回想:「既然這個香草可以生存下來,就代表我們跟它很有緣份。而且孩子來到學校好好培養,就可以像香草一樣扎根在土地上,然後綻放、芬芳。」

特色課程利用彈性課執行,分為「在地認同」、「文青創意」、「生態永續」、「跨域交流」四軸。依不同主軸、不同年級,帶孩子從香草園情境中發現問題,透過群體學習與實作體驗,輔以科技工具,培養學生自然、藝術、語文等跨域能力助聽器比較

文青創意軸裡,由有烹飪專長的低年級導師李育玲,帶學生利用校園的香草,製作香草茶和香草甜點。過程中,除了讓學生認識食品原料,也介紹甜品的發展沿革與發源地。甜品製作後,會交由其他老師帶學生學習包裝、創意設計,再到外頭義賣,而後將所得捐給在地團體。

李育玲分享,在特色課程中,學生的笑容變多了。班上有一位學生,過去只要不開心、不想上課,就會直接跑出教室,讓家長非常操心。不過轉到廣興後,因為這些有趣的課程,再也沒跑出教室過。李育玲笑說:「他願意他就會去做,家長也不再擔心,不然剛來的時候,就在那邊哭。」

在生態永續軸中,除帶孩子種植作物、認識無毒農作,更希望傳遞或保留現有的知識,讓學生儲備永續能量。因此江雋元帶領學生到學校周邊,結合在地認同課程所學知識,採訪耆老、在地青農或在地企業,讓學生能整合資訊與和他人對話的機會。更訓練學生成為小小主播,在「廣興新聞台」播報新聞uche高登

跨域交流軸中,則邀請各國新住民家長到學校,和學生介紹如何在家鄉菜餚中使用香草。也透過視訊,讓學生與外國學伴介紹在地文化、香草植栽,不僅練習說英語,也和他人交流生活經驗。從在地向外延伸,建立國際情誼。

收藏收藏 推 噓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| 註冊

本版透可值規則

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