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畢卡索:想像中的人物肖像」國際交流巡迴展即日於國美館展出
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推出「畢卡索:想像中的人物肖像 ─ 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」國際交流巡迴展,今(5日)舉行開幕式,由國美館陳昭榮副館長主持,合作單位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(IMAS)典藏組組長 Amelia Whitehead、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戈思明組長、韓慧泉研究員,資深藝術家趙宗冠、陳銀輝、鐘俊雄、黃媽慶等均出席與會。
陳副館長表示,國美館在文化部的指導下,與史博館共同承辦國際交流展覽,經過兩年籌畫終於在今年跟臺灣觀眾見面。特別感謝IMAS慷慨借出典藏的29幅珍貴作品,讓臺灣民眾得以親炙畢卡索豐富且精彩藝術世界。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,創作風格變化多端, 在不同領域皆有傑出精彩的嘗試表現,本次展出的作品是畢卡索87歲時的創作,可從中看出他在晚期仍旺盛的創作能量,相當精彩。Amelia Whitehead組長說,IMAS在今年邁入第50周年,很開心能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在臺灣推出「畢卡索:想像中的人物肖像 ─ 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」國際交流巡迴展。本次展出的29幅作品創作時間跨越1969 至1973 年,最初是創作日常可得的瓦楞紙板上,作品均以日期編號,有時候一天能完成多幅,可見畢卡索直到晚年仍熱衷於創作。這批畫作後續委託法國藝術家馬賽爾•薩林納製作石版印製,並進行市場發行,成為能見度極高的精采作品。
出生於西班牙南部馬拉加地區的勃羅•畢卡索(1881-1973) 經歷了藍色時期、玫瑰色時期、立體主義、新古典時期、超現實主義時期,乃至於新表現主義等分期,旺盛的創造力為了20 世紀的現代藝術做出極度重要的貢獻。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便是和喬治•布拉克(1882-1963)共同創立了立體主義,運用自然界的形體解構切割,重組成創作充滿動能與創新的藝術語言。「畢卡索:想像中的人物肖像」系列作品回應畢卡索向來對肖像畫創作的鍾愛,也有著他對古典繪畫大師們如林布蘭特(1606-1669)與維拉斯奎茲(1599-1660) 繪畫中人物致敬的意味,以趣味的色彩及活潑的線條呈現莎士比亞筆下的角色、宮廷伯爵、國王、新娘等形象。作品以單筆快刷形構出臉部樣貌,完全無背景的描繪,使素描般自由線條狀態在完成品中產生作用,介於完成與未完成作品之間。雖然沒有早期作品的精細嚴密構圖,然而卻也代表畢卡索晚年一個突破性的嘗試。
畢卡索一生創作超過2萬多件,肖像畫始終是他鍾愛的創作主題,並透過肖像畫嘗試各種表現,如原始主義與立體主義的線條與視點實驗,或是表現主義富有張力大膽的呈現。「畢卡索:想像中的人物肖像」是畢卡索在晚年對於肖像畫的實驗與創作,集結了畢卡索對於自我風格回溯與轉變。作品首度在臺中展出,邀請民眾親自見證畢卡索晚年渾然天成的藝術成就。國美館並配合特展,於明(6日)推出「畢卡索作品中人物變形之審美與心理意涵」專題講座、9月23日(六)舉辦「繁華中的孤寂、絢麗中的哀愁─畢卡索晚年盤根錯節的內心世界」專家導覽活動,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至國美館官網報名。
圖文提供:台中國美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