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

[文藝/劇情] 《海闊天空》︱鍵盤真人曇軒

[複製網址]
1



海闊天空AMERICAN DREAMS IN CHINA上映日期:2013-08-02

類  型:劇情

導  演:《投名狀》陳可辛

演  員:《血滴子》黃曉明、《狄仁傑通天帝國》鄧超、《金陵十三釵》佟大為

發行公司:甲上

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pplausemovietaiwan
http://applausetaiwan.pixnet.net/blog


《海闊天空》一部從80年代講起的大時代故事,由三個不同家庭背景、個性趣向的大男孩,受時代的價值觀氛圍之下,個人想像著自己的夢想。這年代的人特愛做一種夢,「美國夢」。想像著有朝一日能得到簽證去了美國,到那自由、平等、機會、理想的伊甸園。而去美國的前置門檻TOEFL,學英文就成了眾人瘋狂學習的事物。同樣擁抱著美國夢,但人人動機不同,有人是為了依循家族傳統而去,有人是為了崇拜的好友而去,有人只是為了證明能去而去,每人的理由都相異。



這部講述說「夢想」的故事,可以見到人性的可貴,同時也見到人性的可悲。



可貴處在於,因著友誼,人們彼此互相扶持。電影中三人友誼的表現,我認為有符合論語中孔子所說的益者三友-友直、有諒、有多聞。三人在不同的面向都適度的表現出這樣的品性,雖然在合作事業中有爭吵、不合,但他們懂得寬容、建言。在「利」與「義」之間的天平,還是傾向於「義」,不至於像《社群網戰》那樣彼此鬧翻。



可悲之處在於,這電影看的當下非常正向,但反過來思考的話,非常強烈的表達一種CCR和資本主義上的觀點。學英文、去美國成了人生勝利組的代名詞,即便大家根本不知去了美國後要做啥,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前仆後繼的前往。不管電影裡夢想夢想這名詞喊得多理想、多崇高,最後也是為了證明中國人比美國人行,靠事業上的成功,才去贏得他人的尊重。這種流於金錢至上的觀點,不就在表達未足此水準的人,皆是魯蛇嗎?



不論如何,電影裡還是有很多的事物可以值得我們深思。



人,可說是為了夢想而活的生物。人除了有理性能力之外,也會編織夢想,更有追逐夢想的能力。人的一生,可想像成是用各種夢想所組構而成的大拼圖,每個階段的夢想都是不可欠缺的一小塊,由它們去拼湊出我們生命的圖像。我們用夢想做為生命的推動力,為自己設下了一項項的目標,驅使我們向不同階段前進。想過去小兒的作文題目,最常見就是「我的夢想」。我們都會給自己一個夢想,賦予我們行為意義性,深怕自己只剩下生存的本能,宛如一個空軀。但有了夢想就會更好嗎?不見得,電影雖然大談夢想,但故事某種程度也在反應,一昧追求夢想,最後有可能得到的只是無比的空虛。當追逐夢想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,讓他人後悔,夢想就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,即便證明了,又剩下了些什麼?用個老套一點的例子,電影中常見以主角以復仇做為此生目的,在完成了目的後,卻徒增哀傷,因為人生至今都是為了別人的陰影而活。也見得夢想有正面的一面,但也有它負面的一面,導演在處理夢想這議題有著一定的深度,隱隱約約地表達了夢想雙面刃的特性。



夢想通常都是印象最深刻的事物,由其是兒時的夢想,夢幻、天馬行空,但很純真,沒有過多的虛假。隨著年紀增長,依然具備夢想的能力,但逐漸隨著現實稍做調整,夢想越來越具備可行性和實踐性,目標越來越明確,不論是在學業、愛情、友誼、事業、親情,我們都為每個面向許下不同的夢想。可以說夢想不再甜美,屈就於現實。不論如何,我們就是靠著夢想,將此時的人生階段過渡到下一個人生階段去,夢想成橋樑搭起了生命的路程。即便是夢想,也意味著它會有「醒」來的那一天,或許醒來時,夢想已經成功,也有可能那只是一場白日夢。但有夢想,就會有希望。



電影裡的配樂、背景以蒙太奇的手法來表達劇情裡的弦外之音,讓每一段的意涵更加的深層,也讓情感更加的順暢,這樣畫面設計非常有感觸。




來自公會: 鍵盤真人曇軒
收藏收藏 推 噓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文 登錄 | 註冊

本版透可值規則

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